<与ETH错位,Solana发布ICM新定位> 以太坊已牢牢占据“全球结算层”的定位,而 Solana 选择了另一条路径:打造链上资本市场的默认执行层。这不只是 TPS 更高的问题,而是通过 composable、programmable、permissionless 的机制,重写资本市场的运行方式。 就在昨天,@aeyakovenko 拉上 @MaxResnick1、@Austin_Federa、@KyleSamani 等Solana核心参与方,发布了 “Internet Capital Markets (ICM)” 路线图 。这不是追 RWA 热点的 narrative,而是 Solana 基础设施角色的一次根本重塑:从高性能公链走向以应用为中心的金融操作系统。 传统金融痛点 vs 链上市场机会 传统资本市场由中介机构主导,交易慢、门槛高、流动性割裂。链上原生市场具备天然优势:可组合、可编程、全天候。但现实中,RWA 项目往往只是把资产上链表示,真正交易和结算仍在链下完成。 ICM(最初由 @akshaybd 提出)想解决的,就是这个错位。让链上成为交易的执行场所,而非仅是资产展示层。 要实现这点,不只是“发个 token 上链”这么简单,还需要底层性能提升、市场结构自由化,以及与监管框架的协同推进。 核心概念:Application-Controlled Execution(ACE) 目前大多数链上交易排序由共识层统一调度,应用被动接收。而 ACE 则提出一种范式转变:排序权由协议掌握,交易规则由应用自定义。像 Drift、Jito 等协议将获得类似做市商的设计权,优化自己的市场微结构。 最终目标是在 2027 年之前,把股票、债券、外汇、IP 等主流资产 tokenized 上链,进入一个无中介、全球流动、链上原生的市场体系。 路线图三大模块: 应用主导的微结构设计: 开发者可以自定义多个关键维度,实现对市场运行逻辑的全面掌控: •隐私 vs 透明 •限速机制 vs 完全开放 •交易包容性 vs 强最终性 •集中部署 vs 去中心化执行 •Maker-first vs Taker-first •灵活架构 vs 预设规则 Jito 的 BAM 是典型范例,从“速度为王”转向“规则可编程”,奠定 ACE 实践的第一块基石。 ...